close

分段式雷射即飛梭類雷射,事實上在台灣2006年就已經到了台灣,不過當時因為沒有醫師有經驗,只有某些醫師才有辦法接觸到這些儀器,治療後的情況都非常地差,甚至有很多副作用,也都沒有好的因應對策。後來,在年中的時候兩位醫師大張旗鼓引進了這台儀器,在運用媒體與公關的力量之下,炒起了這個風潮,但那個時候皮膚變黑的副作用還沒有解決,當時還沒有冷卻裝置的概念,再加上疼痛感的考量,只可以用來皮膚緊實,對於要更強大能量又少有副作用的皮膚構造改變的能力,卻沒有成效。在專科醫師間的評估也認為這是沒有效果的儀器。後來是因為儀器種類上與使用上的改進,開始可以用較強的能量治療,減低了副作用的發生與降低疼痛感,改變皮膚構造的方向才真正的展露曙光。

 

能量強就一定代表效果比較好嗎?這個問題必須要將副作用與疼痛感拿進來一起討論。雖然筆者有遇過很多病人在治療前都說不在乎疼痛感,只要有效果就好,但若是這個疼痛感可以比擬生產的疼,可以受得了嗎?此外,副作用的問題更是重要。筆者在前一段時間,聽信一位對於雷射很資深醫師建議,利用高能量使用這類儀器,結果造成幾位病人嚴重色素與皮膚凹陷問題,這就是高能量的下場,並不是一般所強調的越強越深,效果越好。聽說 那位 醫師這類的問題非常多,另一位醫師就打趣著說:X醫師是治療副作用的權威,因為他經驗很豐富。

 

分段式飛梭雷射的治療對於醫師這一端必須有正確的認知,並不可以當作是零存整付的磨皮手段,而是每次治療都應該達到某些水平的治療類型。於同系列的文章中有提到,在破壞的同時,我們想要保留或是去除的細胞同樣都會增生與恢復,這是好與壞之間產生的拉鋸戰。若是使用每次治療10-20%的皮膚與破壞,須5-6次等於換了一張臉的說法,無論是在理論上或是實務上都是錯誤的說法。同樣地,以4-5次飛梭雷射治療疤痕約等於1次傳統磨皮雷射效果,也是不正確的說法,因為加上已知與未知的副作用,付出的代價其實會更高,效果也難以比較。當然現在目前流行的微磨皮或磨顏等,與包裝成短期恢復的磨皮術等不入流的騙術,偽稱可改善凹洞或等同於分段雷射等,則不在我們這次討論的範圍。

 

如何要讓好的細胞增加,壞的細胞減少,則端 賴於 醫師的經驗與專業程度。因為以均勻的方式治療有凹洞的區域,則對於好與壞的細胞破壞的程度是相同的,其實類似於磨皮那一類的焦土政策,令所有細胞都採齊頭式的平等,但凹痕的部位原本就有缺陷,其下真皮的纖維化、萎縮、甚至皮下脂肪的傷害,在這樣的治療策略上都沒有考慮在內,所以最後的治療結果凹的還是凹,進展並不多。所以正確的方針應該採個別性的不平衡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朱芃年NelsonChu 的頭像
    朱芃年NelsonChu

    皮膚專科朱芃年醫師的醫學美容部落格

    朱芃年Nelson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