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期待沒錢負擔 標靶藥物抗癌 臨床困境
「醫師,我有錢,可不可以讓我直接用標靶藥物,不要做化療了?」「我沒有錢繼續吃這個藥,醫師說只好暫停一陣子觀察看看,會不會影響病情控制?」標靶藥物問世開啟癌症治療新頁,但病人「不是吃到等破產,就是不知要吃到何時」,醫師感嘆,不知這是幸還是不幸?
幸或不幸 醫病壓力都大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副院長、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志毅說,標靶藥物突破傳統抗癌藥物的治療限制,但幾年來已在臨床上衍生新的困境。包括病患或家屬對標靶藥物過度期待,或受困於昂貴的價格,沒錢買藥。
門診曾有一位肺癌復發的老太太「很幸運」的,對標靶藥物反應極佳,一服藥,肋膜積水立刻消失,但因經濟無法長期負擔,被迫停藥,只能眼睜睜看著積水回來。
台北榮總胸腔腫瘤科主任蔡俊明說,標靶藥物雖好,卻不是人人適用;雖已有一些參考指標可預估用藥反應,但結果也非絕對。臨床常碰到病家期待很高,「醫病壓力都很大」。
何時停藥 沒研究可解惑
蔡俊明說,最典型的困境是:病人很怕新藥吃了沒效,但吃了有效又怕沒錢繼續吃。有些幸運的人吃了有效、經濟也負擔得起,卻沒有研究可告訴病人要吃到什麼時候可停藥。
蔡俊明說,早幾年健保完全不給付標靶藥物,患者自己變通,把該天天吃的藥改成隔天吃,但沒有任何研究證實這樣有沒有效,醫師不鼓勵也沒立場阻止。後來健保開放有條件給付,患者硬著頭皮接受幾次化療,為的就是在化療無效後,「有幸」擠進健保門檻。
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指出,標靶藥物確實是抗癌利器,但不代表傳統化療就一無是處。以大腸直腸癌為例,現有多種化療藥物併用,幾乎可改善半數患者病情,當然不需要急著用新藥。
短期用藥 再做化療變通
為了幫助健保不給付、又沒有足夠財力使用標靶藥物的病人,醫師想出「短期用藥」的變通方法。讓禁不起化療副作用、或沒有錢吃標靶藥物的病人,先自費吃幾個月新藥「救急」,把腫瘤控制下來,再回頭做化療。
王輝明指出,癌症治療已進入「個人化醫療」的時代,在擁有多個治療選擇的狀況下,醫師可透過基因檢測,評估何種治療藥物組合能增加病人的腫瘤反應率。
醫師提醒 互補大於替代
對出現肝轉移的年輕大腸直腸癌病患,王輝明會建議使用幾個月的標靶藥物,縮小肝臟部位腫瘤,爭取開刀切除的機率。一方面為病患搶時間,也節省龐大開支。
醫師們提醒,傳統治療與標靶藥物兩者往往需要分進合擊,「互補大於相互替代」。病家不必心急,多與醫師溝通,找出最合適的治療策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