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短短50分鐘內,創造出一千多萬元業績,國內某家購物台的一檔醫學美容諮詢券,價格之低廉,讓其他整形皮膚科診所眼紅,紛紛跟進。最近更是走火入魔,甚至有購物台找來多名身穿白袍的醫師在攝影棚排排坐、手拿廣告牌,推銷雷射醫療美容產品,讓人看得直搖頭。

據了解,為搶奪購物台的醫美市場,國內某家醫療體系甚至成立了行銷公司,串連了北、中、南三地的整形皮膚診所,由行銷公司與購物台合作,以低廉價格販售醫美產品,再分包給其他診所。

幾年前,台北市東區某知名整形診所首開先例,與購物台合作一檔電波拉皮諮詢券,市價15萬元的療程,只賣9.9萬元。一檔節目播50分鐘,引起不小轟動,就賣出了一二百組諮詢券,業績高達一千多萬。

樹大招風,其他診所擔心這家診所透過電視購物促銷的方式可能破壞市場價格,聯合向儀器廠商申訴,最後儀器廠商只好暫時停止供應雷射治療用探頭,當時還成為整形業界的討論話題。

一名熟悉電視購物的的資深公關表示,該家診所在吃到甜頭之後,遊走於醫療法邊緣,常請一名診所醫師進入攝影棚,以專業形象來販售商品,結果又賣得嚇嚇叫。這也引起一陣跟風,如今許多台都見購物天后在鏡頭前舌燦蓮花,販售醫美諮詢券,而後面卻有醫師排排坐,拿著廣告旗幟,搖旗吶喊的怪異景象。

對於這種現象,似乎連衛生署也莫可奈何,因為相關醫事法界定模糊。相關法規嚴格限制,醫療院所不得以促銷或是折扣方式,來吸引病患上門,但購物台也有對策,所販售的商品名稱是諮詢券,而非療程,藉此規避法令。

醫事處長石崇良強調,如果醫師站出來,幫某家醫院或診所做廣告,就有可能違反醫療規範。不過,醫師如果係以個人身分,作為代言人,單純只是以事實說明,就不見得是促銷。

這似乎也說明了許多牙科醫師拍電視廣告,幫某些牙膏代言,也沒有關係,因為只要沒有誇大事實,醫事法也沒有法源可以處罰。

 

 美容醫師 跟雷射儀器不太熟

雷射儀器一台動輒300萬元起跳,新雷射儀器又不斷推陳出新,加上不景氣,開業醫師不願意貿然投資買雷射儀器,改用月租。甚至等約好病患後,再「叫」雷射儀器到診所進行治療。

擁有25台雷射儀器的開業醫師楊志賢指出,市面上常用的皮膚雷射儀器機種約有30種,診所根本無法備齊,一般多只備有二、三台。皮膚美容市場不景氣,雷射儀器卻不斷推陳出新,民眾到了診所常指定要做「某某雷射」。一位知名醫師私下指出,為了留住病患,很多醫師向雷射廠商叫機器到診所,幫病患打雷射,以節省成本。「早就見怪不怪了!」皮膚科醫師曾興隆說,月租儀器、叫儀器,在皮膚科已經非常普遍。

楊志賢估算,買一台儀器約300萬元,若是月租則要6萬元到8萬元,臨時叫儀器到診所,一次約1萬元。他說,若是月租或臨時叫儀器,如果做不到6個病患,醫師還是無利可圖。

楊志賢分析,雷射市場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有病患基礎的醫師可以買更多機器,沒有病患、沒有資本的醫師,只好臨時叫儀器到診所。但是,醫師勢必不熟悉儀器,打輕了效果不好,打重了皮膚返黑。

且有些診所是由非專科醫師施行雷射,甚至是由診所小姐操作。曾興隆說,經常有失敗病患找他求救,這些病患有的是脈衝光打出疤痕,或是果酸換膚換出疤痕,非專科醫師作出問題,卻不會處理,鬧出不少法律糾紛。

醫界甚至傳言,有時臨時叫儀器到診所,某些醫師沒用過該類型的雷射機種,最後由儀器廠商的業務自行上場,幫病患打雷射,醫師只是在旁觀看。或是業務員在一旁「指導」醫師施術。

一家醫療器材業者低調的表示,醫師在決定買機器前,一定會有考慮期,可能是業務員會帶著機器讓醫師「試打」看看,至於醫師有沒有向接受試打的對象收費,他們並不清楚。

對於消費者的自保之道,曾興隆感嘆,有什麼樣的消費者,就有什麼樣的市場,只能呼籲別貪小便宜,要找有口碑、有信譽的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朱芃年NelsonChu 的頭像
    朱芃年NelsonChu

    皮膚專科朱芃年醫師的醫學美容部落格

    朱芃年Nelson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