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更多好文在http://www.creativeindustry.org/

全球數位機會指數地圖, from UN and ITU 2007

深紫色表數位機會較多,淡色表
數位機會較少,即資訊科技的普及較低。

全球資訊社會的發展,有許諾,也有失落。聯合國許諾在2015年,用網路連結全世界的人,沒有人會被排除在資訊社會,但在偉大許諾的背後,存在著「數位落差」鴻溝的失落,從全球資訊社會發展的現況來看,這世界「不」是平的。

從幾個簡單的數據來看,世界上高所得的經濟體,只佔了15.7%的人口比例,卻佔了全球 38.7%的手機使用人口,全球 55.7%的網路使用者,全球 74%比例的寬頻使用人口,與 79.9%的GDP。

而最低所得的經濟體,佔了37 %的人口比例,卻只佔了網路使用者的 10.2%與0.7%的寬頻使用人口。(詳如下圖)


ICTs VS 經濟體的比例圖, Distribution of major ICTs by income group of economies , from UN and ITU 2007


從「數位落差」議題最具代表性的指標--「數位機會指數(Digital Opportunity Index)來看,先進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數位落差,仍然存在巨大鴻溝。

所謂「數位機會」,白話地說,就是「擁抱數位科技的機會」,包括電話、手機、電腦的擁有,與網路的使用。吊書袋來說,「數位機會指數」量化比較全球資訊科技的普及程度,包括固定式電話、手機、網路與電腦,也綜合考慮資訊社會的社經結構,包括收入與ICT基礎建設等,藉由01的一個數值,來反應各國的「數位機會」,資訊科技的可接近程度

圖: 數位機會指標內容, Structure of the Digital Opportunity Index ( from UN and ITU, 2007)

從最上面的全球數位機會指數地圖來看,全球「數位機會指數」的空間分佈來看,歐美地區擁有較好的數位機會,發展中國家的指數偏低。資訊科技是富國的必需品,但卻是窮國的奢侈品。如第一名的韓國,其數位指數是0.80,而最後一名的 Niger 只得了0.03 (詳如上圖)。

圖:數位機會指標地區比較圖, DOI by Region, from UN, ITU, 2007


由「數位機會指數」與人均GDP的分佈圖來看,正好說明了數位機會與國家經濟表現的正面關係。

圖: 數位機會與國家經濟表現的關係圖, How Digital Opportunity relates to national economic performance, from UN and ITU 2007


面對全球資訊社會的失落,聯合國與ITU,正努力推動 2015年,用網路連結全世界的人 (Connect the World by 2015 )的計劃,許諾一個世界一同上網的未來,一個「平等」的資訊社會。

為什麼是 2015 ? 因為2015年,聯合國也計劃實現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包括教育、貧窮、性別與環境等8大目標議題。

從這個角度來看,縮短數位落差議題,不只是單純的上網。

數位落差,是國家發展的議題,例如,藉由普遍的資訊與軟體教育的提供,發展國家資訊產業

是教育問題,借由數位學習的推動,用網路推動普及的教育。

是扶貧議題,教發展中國家的農民與中小企業上網,用電子商務脫離貧窮。

是文化問題,提高網路參與,多元網路社會中的文化多樣性。

是民主議題,提高政府透明度與市民參與。

2015年,讓全世界的人都上網,不是縮短數位落差議題的終點,而是另一個起點。


用 E-Mail 訂閱 , 不會錯過任何文章 。



延伸閱讀

哈佛 百元電腦 OLPC 的個案研究


Reverence and More..


World Information Society Report 2007, ITU

World Information Society Report 是觀察全球數位落差的最具指標性報告,整合了各國際組織對於數位落差議題的研究與趨勢觀察,包括 UNCTAD, UNESCWA, ITU, London Business School (LBS)等權威機構或與計劃。

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ITU

縮短數位落差最重要的國際會議


三十年後的數位落差, 宅,與不宅之間--黃文彥

當善心碰上商業現實:百元電腦給我們的啟示, MMDays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UN


Connect the World, ITU








del.icio.us
TechnotatiFURL

2008/2/21

從 Google 到 地圖日記 的文化觀察 : 網路時代,地方,還重要嗎 ?

Web 2.0 的世界地圖
( from Paul Watson A2 flicker, original from business2blog: B2Day : Web 2.0 Around the World.)

網際網路的興起,曾經讓文化界與地理學界感到焦慮。因為,如果一切都可以網路化與虛擬化,那麼「地方,還重要嗎?

地方, 或許一點都不重要。

從一些網路的應用來看。拿社交網站 Facebook Linkedin來說,台北到矽谷的距離,從原本的11小時的飛行,變成11秒的網路距離。在台灣,也可以經營矽谷的在地關係網絡,超越空間的藩籬。

不過,Google Maps 與最近新興的「地圖日記」(提供以Google Maps 標記為基礎的免費網路日記服務),可能不同意「地方, 或許一點都不重要」的觀點,用虛擬世界重構真實的地方空間,反而是他們的營運模式。

Google Maps」技術背後的文化價值,就是社區與在地的精神。雖然 Google Maps 虛擬化全球的真實空間,但相反地,更確認了真實地理空間的重要性。我們需要虛擬的 Google Maps 帶我們到真實的空間,從路線規劃到尋找社區附近的美食,而 Google Maps 的成功在於,拉近虛擬與真實生活的場域,說穿了,技術的偉大不是重點,貼近生活所需才是關鍵。

「地圖日記」的商業模式,更何嘗不是如此。「地圖日記」用真實地理空間定位虛擬網路日記,讓虛擬社群回到真實在地生活,讓生活從網路世界回到真實場域 (正妹,就在你身邊,這不是很真實嗎 ? )。 在許多 Web2.0的網站標榜跨越時空障礙的同時,「地圖日記」何嘗不是一種「反樸歸真」的商業模式,好一個復古而貼近生活的商業模式,帶我們回到網路時代以前的空間感受。

不過,在我心中,整合虛擬與真實空間的第一人,並不是「Google Maps」 與 「地圖日記」。早在1999年,就有交大學生,以整合真實城市與虛擬應用的商業模式創業,即當時的新竹「城市互聯網」,這個人不是別人,他就是現在小有名氣的建漢

原來,地理與空間,在網路世界,變得更重要。而這教忠教孝的觀點,並不是來自夏鑄九與陳其南等文化界前輩的觀點,反而是來自於「Google Maps 」、「地圖日記」與葉建漢早年的創業衝浪。

原來,科技人和文化人想的是同一件事情,讓科技更貼近真實的生活空間場域。


用 E-Mail 訂閱 , 不會錯過任何文章 。


Reference and More..


葉建漢是誰 ? 數位時代專欄

眼光加上執行力 30歲開3家公司,「城市互聯網」, 數位時代報導 2006 (感Willy 提供消息)

地圖日記

地圖日記, Wiki







del.icio.us
TechnotatiFURL

2008/2/20

221 國際母語日: 說母語,愛台灣,愛世界。

世界語言種密度度 World's Language Density Map, UNESCO World Culture Report 2000
註 顏色深表,該地區被使用的語言種類多元 ; 顏色潛,表語言種類單一。

“The first instrument of a people’s genius is its language.” --French writer Stendhal.

多元文化,是創意與創新的社會基礎,而語言文化的多元,關乎我們的文化多樣性(cultural diversity)。因此,維護語言文化的樣性,也是全球文化政治社群重要的共同目標。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訂2008年為語言年,221日 則是國際母語日( International Mother Language Day)。推動語言文化多樣性的目的,在於確保語文的多元,能夠在教育、政治、法律系統、網路、貿易與媒體系統中被確立,而不讓負面的政治、文化與經濟的力量,摧毀了地方語言文化的多樣性。

所以,講媽媽的語言(個人經驗),不只是愛台灣的表現,也可促進世界語言文化的多元發展。

不過,語言的快速消失,是全球語言發展重要的危機之一。教科文組織估計,目前世上約有6000-7000種語言,每年有10種語言消失在地球上,人類再過幾個世代,將有超過一半的語言會消失,約有3500種,再過100年後,約有95%的語言種類會消失

最大的問題在於,這些語言,並無法在公共事務、教育與媒體中再現。語言,是消逝中的無形文化資產,語言的危機,將危急我們社會的文化資本與永續性。

文化觀點出發的教忠教孝論點,可能有點無聊。

換個口味好了,從管理的 CR4 角度來看好了。借用前四大市場集中度(the four-firm concentration ration)的概念來看,或許更容易詮釋文化人中心的語言危機,如果語言是一個全球市場來看,目前的市場被四大玩家所寡佔,以中文、英語 (合計10億)、印地語(Hindi, 9億)與西班牙(3.5億)為主的四大語言,其集中度接近40%(合計接近23.5億/60億人口),代表語言是一個寡佔市場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市場集中趨勢,換言之,別種語言生存的機會,正在消逝中。從管理的市場集中度來看,或許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貼近全球語言文化的危機。(圖 前11大母語圖, UNESCO)



中文,是全世界最多人說的語言。但在中文漸具支配的角色之際,可別忘了,與中文共同存的各種方言。因為,語言文化的多樣性,是文化資本的來源。中文,是我們認識與溝通的基礎,方言,卻是提供多元語言文化多樣性的基礎-文化與創意的社會資本

221 國際母語日: 說母語,愛台灣,愛世界。


說母語,愛世界。 ( pix from UN, not from 青海無上師,雖然很像。)



用 E-Mail 訂閱 , 不會錯過任何文章 。



Reference and More..

FEB 21, International Mother Language Day, UN

Winners and losers, UNESCO Courier, April 2000

Languages Matter, UNESCO

International Year of Languages to be launched at UNESCO, UNESCO

UNESCO Courier, Feb 2008

母語, Wiki

First Language, Wiki




標籤: Culture, diversity, UNESCO, 全球化, 創意, 多樣性, 文化,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語言 by BeyondBiz 位於 15:30 0 意見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朱芃年NelsonChu 的頭像
朱芃年NelsonChu

皮膚專科朱芃年醫師的醫學美容部落格

朱芃年Nelson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