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金玉良言阿...
每個人一生的每一個階段都存在著叛逆的成份,成份的多寡完全和一個人的所見、所聞及時空背景下的人與事有著很密切的關係。
幼兒時期階段,小孩可能為了一顆糖或是為了購買玩具而產生叛逆的行為,所反應的可能是不乖乖的吃飯或是不聽從父母的話。只是,在這個階段因為小孩還小,還不太懂事,再加上小孩子稚氣的表情,讓做父母的還是覺得很可愛。
到了青少年,漸漸養成獨立的思考,獨立的思考完全是受到周遭同學及環境的影響而產生了叛逆。這個時期的叛逆多數因「比較」而起,也可以說是受到環境的刺激。
而成人階段的叛逆,相對就較為複雜;我將它分類如下:
1) 心智叛逆:心智尚未成熟,言行舉止彷彿像小孩般。
2) 偏見叛逆:「偏」就是把人看扁,所以應該可以說對人不對事,只要是這
個人的建議或所說的每句話,都會反抗到底。
3) 利益叛逆:同儕間有人高升。
4) 理性叛逆:綜合各面向的評估、分析,擬出較佳的有利方案,此方案與他
人的方案相衝突,而堅持做對的事。
感性與理性的成份多寡,決定我們叛逆與判斷的因子多寡。在職場中,叛逆後需要產生良性的結果,並非惡性的循環,所以我們需要建立人和的工作環境,使組織的氣侯良化。凡事,多思考、多判斷、三思而後行,不要讓一時的情緒與不理智淹沒了自己的判斷能力,因為,叛逆後也未必能夠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切記不要讓昨日的叛逆成為今日的逆境!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