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七日應亞洲華人聯誼會之邀,特地前往馬來西亞麻六甲參加由當地華商主辦的一場聚會,時間雖然倉促,卻見到馬來西亞呈現的新經濟風貌。
不論是在吉隆坡,或往北的麻六甲市,或是去年去爬神山的沙巴亞庇市,馬來西亞都留下不少亞洲金融風暴的「遺址」。很多的大樓蓋了一半喊停,即使已經過了十年,那些業主倒閉留下的滄桑,意外成了亞洲金融風暴的見證。
其實亞洲金融風暴的引爆點在泰國,在一九八O年代日本、台灣的資產泡沫傳奇中,泰國是承續台灣的亞洲新焦點。八O年代台灣、南韓、香港、新加坡號稱亞洲四小龍,而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又被稱之為亞洲四小虎,而泰國更是四小虎之首。
九O年代,台股從一二六八二點崩盤急速狂跌,當時很多台灣投機熱錢轉戰泰國。九三年我曾參觀多家泰國券商,那個時候很多台灣大戶隱身在泰國證券市場,VIP室裡都是用台語交談的台灣大戶。當時大家心裡這麼想,台灣締造經濟傳奇後的下一棒應該就是泰國了。
其實泰國股市在一九九四年已創了歷史新高,那一年正是人民幣貶值的一年,雖然李前總統領導的政府大力倡導南進政策,鼓勵台商投資南亞,但是嗅覺敏銳的台商已看出中國市場的潛在爆發力,一九九三年之前寶成蔡其瑞家族已在中國設立鞋廠;九三年之後,康師傅的魏家跟進;九四年人民幣大幅貶值,又讓中國更具吸引力,於是原來跑到東南亞覓食的台商紛紛轉移陣地。
九四年起外資逐漸從東南亞市場撤資,當時大家並未察覺,到了九七年泰國政府發現國庫枯竭,開始大舉外債,而此時類似索羅斯這般的國際投機大鱷開始拋空亞洲貨幣,於是一九九七年的七月二日,泰銖狂貶,亞洲各國股匯市一起慘遭重創。
在這一場大風暴中,泰銖從二十二.二元兌一美元,一直貶到五十六.四五元才踩煞車;印尼盾則從二三六一元兌一美元急速狂貶到一六九五O元,印尼幾乎成為亞洲傷得最重的國家。
一九九七年七月二日的泰銖大貶值,引爆了亞洲金融風暴,這是一個引爆點,但是亞洲金融風暴的發生,除了東協各國過度舉債、過度倚賴外資外,真正的根源其實與中國的崛起有關。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對多數亞洲國家來說是一場大災難,除了泰、馬、印尼、菲律賓各國經濟遭到重傷害外,南韓同樣傷得很重,台灣與日本都在一九九O年發生資產泡沫,九七年的風暴,讓日本與台灣的資產泡沫更加雪上加霜,新加坡經濟也遭到波及,但中國卻是最大贏家。東南亞各國經濟紛紛遭到重傷害,中國在人民幣貶值後,工資低廉,土地成本便宜,一躍成為世界工廠,很多把工廠設在馬來西亞、泰國的台商,紛紛把生產基地移轉到中國。
一九九六年前,中國的外匯存底只有一O五O億美元,如今躍升到一.二兆美元;一九九七年中國進出口貿易首度突破三千億美元,如今達一.七六兆美元;一九九七年之後,中國GDP一直維持八%以上的年成長率;到二OO三年後,更是每年一O%以上的成長,亞洲金融風暴讓東協各國殞落,卻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黃金十年。
另一方面,亞洲各國也在金融風暴中深記教訓,積極調整經濟戰略,南韓、香港、新加坡快速躍升,都是典範代表作。南韓股市在風暴中跌至二七七點,如今漲到一六六五點,頻創歷史新紀錄,韓元從二OOO年升值到九二九韓元,南韓在造船、汽車、半導體、鋼鐵、面板等都取得空前成就,成為世界級大廠。
香港在九七年之後快速崛起,二OO三年又陷入瓶頸,其後有中國CEPA加持,今年香港股市又有中國放寬QDII海外投資的利多。香港充分吸納中國成長,資本市場成為世界第二大的籌資重鎮,金融市場是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門戶。
而新加坡從亞洲金融風暴奮起,李光耀父子勵精圖治,經濟成長躍居四小龍之首,今年首季新加坡GDP成長達七.六%領先香港的五.六%。這兩年開放兩張賭場執照,奠定了成長力量。
除了四小龍外,當年受到重傷害的四小虎,如今強力復元。馬來西亞政府O四年在馬哈迪下台前宣布取消浮動匯率,如今馬幣恢復升值,已越過三.四元大關,創下三.三八九元的新高;很多在九七年停頓的新工地,如今又恢復建設的腳步。馬元升值,馬國股市大漲,馬來西亞已正式宣告擺脫金融風暴的陰影。
如果要選出九七年後股市漲幅最大的市場,非印尼莫屬。九八年印尼盾急跌,股市跌至二五五.四六點,這十年來,印尼搭上新興市場成長的列車,它原本是資源生產國,不論是石油或貴金屬,印尼都是重要產地,於是在金磚四國崛起中,印尼快速躍進。
另一匹黑馬是菲律賓。一直以來,菲律賓因政壇的人謀不臧,始終是亞洲經濟發展的負面教材,不過九八年菲律賓股市跌至九七八點之後,如今大漲到三五一七點,創了九七年股市大跌前新紀錄。菲律賓經濟已在改寫新里程碑,目前披索緩慢升值,股市大漲,而德州儀器也宣布在菲律賓加碼投資,使得菲律賓呈現金融風暴以來最美好的狀態。
這個現象可以看出中國經濟滿溢的效果,正在亞洲各國產生新效應。過去七年來,中國是亞洲最強力的吸金大國,台灣及東南亞各國都是資金被掠奪的對象,經濟自然陷入困難調整,如今中國資金滿溢出來了,中國從吸金大國搖身變成資金輸出國。
而且,這個資金滿溢效果,也逐漸使基期相對較低的東南亞各國逐漸奮起,首先是越南。越南經過越戰後元氣大傷,二OOO年後,逐漸仿效中國經濟發展的策略,開始對外招商引資,越南也成為台商新根據地。這一年來,越南股市及房市大漲,景氣有如中國一九九O年代的翻版,照這個趨勢下去,未來七年,越南經濟可能大放異彩。
越南崛起之後,柬埔寨、寮國都有可能接棒,這個當年法國人眼中的「印度支那」三小國,潛力值得留意。
東協各國奮起,只剩下三個調整不順遂的經濟體,一個是軍人干政下的泰國,雖然泰銖強力升值,但泰國股市疲軟,泰國經濟仍待努力;其次是日本,由於資產泡沫陰影仍在,日本人不願投資,於是龐大的儲蓄,成為全世界利差交易的彈藥庫,日本人借錢給全世界投機,因此,日本經濟揚升力道緩慢;最後一個是台灣,目前卡在兩岸關係,台灣的資金、人才外流,資金出走,故形成島內消費、投資都冷淡的景象。
從落後市場的角度來看,當中國快速崛起,亞洲各國也跟著奮進的時候,亞洲三個落後的難兄難弟會成為下一個全球資金逐鹿的新焦點。(完)